【禅思】最新文章
-
南传佛教_南传 佛陀 尊贵的医师
南传 佛陀 尊贵的医师葛印卡 老师(这篇文章是葛印卡老师于2005年10月15日在法岗Dhamma Giri所举办的「内观与生命知识(Ayurveda -- knowledge of life)研讨会」的开场演讲,以及30日课程开示摘录。)
-
【南传佛教】南传 如何善巧地去除恶念?
南传 如何善巧地去除恶念? 梁国雄居士「当知于苦患身,常当修学不苦患心!」这是佛陀在杂阿含经卷五第107经中所说的精句。的确,在日常生活之中,我们常被强迫性的杂念,尤其是那些与贪、瞋和癡等情绪有关的恶念所缠扰和束缚,苦不堪言。如何做心念的主
-
南传佛教|南传 证悟初果的方法 -知证初果并非难事
南传 证悟初果的方法--知证初果并非难事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学佛的人要知道,佛说我们就像病人,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,医师有很多,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。好的医师诊断病人,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,马虎不得,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,是季节变化?是
-
[南传佛教]南传 内观入门
南传 内观入门葛兰姆·甘比(Graham Gambie)以下介绍性文章写于1981年。内观禅修是个人心灵的净化。它是觉知的最高形式;对当下现象的本来面目完整的认知。它是对事物原貌真实、无捡择观察的皈依。内观是佛陀在尝试过所有其
-
南传佛教|南传 一乘清净道
南传 一乘清净道罗睺罗法师 讲 魏善韬 译佛教徒应该能够区别以下三个术语:「上座部(Theravada)「小乘」(Hinayana)及「大乘」(Mahayana)。据罗睺罗法师说,在王舍城举行的一次僧伽会议后,「上座部」一词首先出现于佛教历
-
南传佛教|南传 禅修与情绪
南传 禅修与情绪(缅甸)葛荣居士导师:再次欢迎大家。今晚讲座的内容是关于情绪的。什么是令我们产生苦恼的不愉快情绪呢?我们会想到以下这些情绪:忿怒、恐惧、焦虑、悲伤、寂寞、内疚、妒忌……我想在座每一位都曾有过这些情
-
南传佛教_南传「法」的定义与普遍应用
南传「法」的定义与普遍应用S N Tandon依据文献记载,dharma〔法〕这个字的使用可以上溯到吠陀时代。这个字更常见的形式是dharman。这两个字都是从字根dhr,1衍生出来的,意思是拥有、维持、维繫。根据印度的古老传统,往昔圣
-
[南传佛教]南传 身观念处的十项功德
南传 身观念处的十项功德巴厘中部119经德文原编:Nanatiloka mahathera(德籍)英文中译:曾银湖(台湾)当已修习了身观念处,并且经常练习,甚至把它养成后天的习性,以它为基地,坚固的建立起来,并且令它增长至圆满。那么,就会拥
-
【南传佛教】南传 心的三种调控之正念
南传 心的三种调控之正念主要调控心的主要控制力是正念。可否记得你冷静安详的时刻?伴随冷静与安详的醒觉也是明亮与清晰的。与它相反的就是你感到慌乱或彻底困惑的时候。因此,你可以用正念把任何工作都做到你能力的极致——不论是
-
南传佛教|南传 唐卜陆西亚多
南传 唐卜陆西亚多Jack kernfield着 黄仁封 译我对唐卜陆西亚多(Taungpulu Tawya Kaba Aye Sayadaw l896~1986)的认识不多,只知道他已经在缅甸教学多年。他的主要寺院是在美克替拉Meikti
-
南传佛教|南传 法与科学
南传 法与科学P L Dhar 教授追根究底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特质。打从出生开始,儿童就想了解周遭的世界。等他长大了,他开始了解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係:按下开关灯就会亮,冰块放入饮料中就会冷却,把手放到火上就会热---而且我们会说,孩子藉
-
[南传佛教]南传 心的三种调控之坐禅
南传 心的三种调控之坐禅坐禅行禅所採用的修习原则亦运用在坐禅裏,差别只在于基本的目标。什么原则?正念地观照的三步原则:1、保持正念;2、正念地跟随或观注所观照的目标;3、观察目标的内在本性,不落入思考与观念。“本性”
-
[南传佛教]南传 佛陀忠诚的侍者
南传 佛陀忠诚的侍者〔斯〕毗耶达西着方之译 阿难阿难尊者出生于刹帝利种姓家族,属于刹帝利王室成员。刹帝利在佛陀时代是最高的种姓。刹帝利种姓的净饭王是悉达多·乔答摩(佛陀)的父亲,甘露饭王是净饭王的兄弟,阿难是甘露饭王的儿子,因
-
南传佛教_南传 五种障碍
南传 五种障碍 魔(Mara),在座大部分都听说过,或许有些人不知道它的名字,但是你们全都认识它。它堪称为一位诱惑家,总是以鲜明的欲乐诱惑我们。当佛陀坐在菩提树下即将悟道之时,魔也正在附近。我们都以为魔是从双耳喷出赤色火焰,强行拉着我们沦落
-
【南传佛教】南传 心的三种调控之行禅
南传 心的三种调控之行禅行禅你可否想像牵涉到行走的活动範畴吗?你走去上班,作行走运动、观光、走去用晚餐、走去方便,以及许多有趣及不适当提及的东西。但当你在晨光裏在偏僻的海滩上散步的感受与思绪,可就与你走向牙医的椅子上时有着很大的不同。这全部
-
【南传佛教】南传 佛法精要
南传 佛法精要Jack Kornfield 着 林武瑞 译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,并不打算说法,他内心怀疑,他所体悟到的法有谁能了解呢?事实上,又有谁愿意听呢?他所顾虑的,并非佛法太複杂难以理解,而是它太简单了,今人难以相信!不过,基于大悲心
-
【南传佛教】南传 「初果」续言
南传 「初果」续言作者:陈慈兰在北传佛教熏习十余年后,约四年前始接触南传佛教。南、北传虽都被视为佛教,但其教义、修行和目标,却可说是南辕北辙的啊! 近日阅读希尔伯列克编著的「初果」一书后,心中生起一些触动,却真诚地想把自已对南、北传初浅的认
-
古代印度教案_论古代印度商人的起源及其与佛教的关係
论古代印度商人的起源及其与佛教的关係许鸿棣《陕西师大学报》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。早在西元前3000年代,当地土着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哈拉巴文化。西元前2000年代中叶以后,属于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,从中亚草原进入南亚次
-
[南传佛教]南传 防护六根之道
南传 防护六根之道六入处与修行息息相关,身、口、意三业的造作皆由此起。僧团在日常生活行、住、坐、卧中,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,也都是在此中持行。可以这样说,能防护好六根的行者,戒行必定清净,修行才能有成;而已修行成就的人,也必能住于正念,随时
-
[南传佛教]南传 生活中的七觉支
南传 生活中的七觉支杨郁文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一、序言「第四屈中华国际佛学会议」针对迈入二十一世纪之初,提出「佛教与二十一世纪」为主题。观察到当今人类因为物质文明的发达,相对于精神文化的落后,当代人格修养大不如前,然而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五
-
[南传佛教]南传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
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 Uthondara Sayadaw讲 大山脚佛教坐禅中心 译 视觉的那一时刻 当外界的色彩和我们的眼器官接触时,引起眼识,发起作用,此时称为视觉的那一时刻。色彩和视觉器官为无意识的物体。色彩为观看的物体,器官为看的助缘,
-
南传佛教|南传 三皈五戒 上座部
南传 三皈五戒上座部第一章 受三皈依、五戒程式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,在家信众在作布施、禅修、闻法等功德之前,一般都会先向比库 请求受三皈依和五戒,令其戒行清净,从而使所作之功德更加殊胜。同时,守持净戒本身也是一种功德。在传统上,受三皈依和五
-
南传佛教|南传 消除烦恼依赖于正确的方法与勤奋的练习
南传 消除烦恼依赖于正确的方法与勤奋的练习 消除烦恼依赖于正确的方法与勤奋的练习,正确的方法是,此方法是佛陀在《大念住经》中所开示的,所以具有完全正确的理论基础,勤奋则是修行者个人的努力精神。一、认出烦恼——这是重要
-
[南传佛教]南传 原始佛教的衣食住行 衣
南传 原始佛教的衣食住行 衣维佳雅拉特那广兴 译译者按:本文译自M 维佳雅拉特那的一书。原书参照巴厘三藏而着,后由C 格拉基和S 柯林斯译成英文。僧尼所穿之衣服是宗教生活中最重要的标誌之一。在巴厘三藏中,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僧尼所穿衣服
-
莲花生大士图片|莲花生大士是如意宝 能满足众生一切愿
莲花生大士是如意宝,能满足众生一切愿 莲师的发愿力,只要你诚心祈祷,浩瀚如海的诸佛菩萨都会前来加持、摄受你,犹如母亲慈爱自己的孩子般,会特别地哀湣你。在末法时代,对每个人来讲,祈祷莲花生大士极为重要! 莲花生大士是如意宝,能满足众生一切愿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