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普陀山传说故事]传说:普陀山“短姑圣迹”的来历
来源:经典故事 发布时间:2019-05-18 点击:
“短姑古迹”的石头
进了佛国山门,往东南约300 米处,便是短姑道头。滩上有“阔十余米,长
百来米,小石自相零附,两侧错列巨细不一、形状各异的岩石”,有些石上镌有
“短姑古迹”等字样,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,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。船到短姑道
头边,可是靠不了岸,还得用长不过一丈、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。清光绪三
十一年(1905),普陀山住持了余、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,往来船只靠岸不便,
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,宽8 米的石条道头。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,
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、揽胜观光者,都得由此登岸。
相传有姑嫂二人发愿礼佛,几年后凑资买船,渡莲洋朝山进香,船刚泊道头,
不巧小姑“天癸”来潮,因自愧不洁,不敢下船入山。其嫂短其无福朝圣,遂嘱
其在小舟中等候,独自怅然进山拜佛。不想时近晌午,潮水大涨,扁舟与岸相隔,
小姑久坐船中,饥不得食,甚为纳闷。正在此时,只见一村妇模样者持食盒走来,
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,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,说是其嫂托她捎
来,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。过了不久,其嫂进香归来,问及前事,不觉愕然,转
而忆起刚才拜佛时,瞻仰莲座,只见观音大士衣裾湿着一片,此时心里茅塞顿开,
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,遂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。因其嫂曾在码头“短其姑”,
从此,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‘短姑道头“。道头旁零散错落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,
传说是大士送食时投入潮水用以踏脚的石块,故被称作’短姑圣迹”。
该篇文章地址:传说:普陀山“短姑圣迹”的来历
推荐访问:普陀山短姑胜迹解说词